"菽水承欢"红底金字漆木匾
收藏
藏品名称:"菽水承欢"红底金字漆木匾
年代:中华民国(1912~1949)
具体年代:民国二十年(1931年)
类别:展览作品
具体尺寸:纵65厘米、横206厘米
上款:中华民国廿年九月为 金彭大兄晋祝其尊翁昌柱先生六秩大庆 下款:嘉善张凤 此匾有二钤印,上为"张凤之印",下为"天放"。 菽:豆类的总称。菽水:豆和水,指最平凡的食品。承欢:博取欢心,特指侍奉父母。菽水承欢,即用豆子和水来奉养父母,博取父母的欢心,意为身虽贫寒而尽心孝养父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"子路曰:'伤哉!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'孔子曰:'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'"唐·李商隐《李义山文集·祭韩氏老姑文》:"弓裘望袭,菽水承欢。" 张凤(1887~1966年),字天方,浙江嘉善人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秀才,辛亥革命前夕入光复会,民国六年(1917年)执教于浙江第一师范,深得省教育厅长马叙伦赏识。民国十一年公费留学法国。民国十三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,业余好考古,常往克吕尼古物院,同时为卢浮宫博物院考古学生。协助留法英籍教授、汉学家马伯禄编纂斯坦因所得西域简牍,出版《汉晋西陲木简汇编》。民国十五年就任国立暨南大学教授、教务长、社会历史系主任、文学院代院长兼图书馆馆长等职。民国二十四年参与常州淹城和上海金山卫戚家墩古文化遗址考察。民国二十八年任浙西天目书院院长,并设文物展览室,将从天目山区发掘所得新石器时期及宋代天目窑出土文物陈列。主编《文史半月刊》,民国三十四年被聘为上海市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。解放后历任浙江省考古学会常务委员、省文史馆馆员。他庋藏甚丰,善本古籍之外尚有化石、石器、陶器、瓷器、玉器等。精于甲骨等古文字研究,擅书金文,喜爱篆刻,长于鉴定,编有《天目印谱》,着有《图象文字名读例》、《池上存稿集》、《张凤字典》、《非非室诗集》等。